当前位置:2022年最新版离婚协议书宠物“最严管狗令”能否真正缓解养狗矛盾?
“最严管狗令”能否真正缓解养狗矛盾?
2024-08-18

10月以来,各城市陆续出台“最严管狗令”,养犬人叫苦不迭,普通市民拍手叫好。养狗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,管理者如何在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中找到平衡?养犬人能否学会自律,减少城市的不文明养犬行为?

1.“最严管狗令”是养犬人自律意识的缺失的反映

十月以来,我国各个城市陆续出台“最严管狗令”,前有文山市引发网友争议的“7:00-22:00不准遛狗”,后有武汉市的“遛狗不挂犬牌、束犬链、戴嘴套最高罚款1000元”。同时,专项治理多管齐下,意在加强城市犬类管理,维护一个相对和谐的社区、城市环境。

而学名为“中华田园犬”的土狗因为被视为烈性犬而被列入禁养名单将讨论推向了高潮。网友质疑“为何中华田园犬不能生活在中华”。训犬师表示土狗未经过严格的选育,大部分土狗为串串,缺少明显的品种特征。尽管其生命力强、适应性好,但是基因不太稳定,未必温顺。

事实上,网友们对于养狗规范政策观点两极分化明显。爱狗人士怒斥制定规范制定者不察民情,不近人情。根据《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我国城镇养宠用户人数达7335万,其中汪星人最常见,约3390万城镇居民与养狗政策息息相关。

曾经逃避管理漏洞的养犬人习惯了常态的松弛,对重新收紧的政策陡然生出了一种“被害感”。“最严管狗令”的出台并不是想给养犬人找麻烦,而是再次强调了养犬人的责任和义务。

而普通市民则庆幸管理进一步规范,保护了普通市民的合法权利。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规范让狗主人为狗带上嘴套,使用拴狗绳对狗进行约束,市民出行的时候也能宽心不少。

2.“我家狗狗不咬人”远不如拴狗绳、嘴套让人安心

每当路人看到街边有未被拴狗绳束缚的狗,总是下意识地避让,以免发生冲突。这时,饲养者往往会将“我家狗狗不咬人”挂在嘴边,一方面是安慰路人不要害怕,另一方面是为自己不带拴狗绳找借口开脱。

数据显示,51.9%的主人饲养狗是出于对其爱意的主观行为。这部分饲养者更愿意承担喂养宠物的责任,同时也为宠物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。

爱狗人士声称“狗是人类的好朋友”,对于合法养狗的人的确如此,宠物狗有助于主人排遣寂寞情绪,也成了很多独居主人的精神寄托。但是流浪狗与宠物狗不可同日而语。宠物狗性情相对温顺,只要按时打疫苗、严加管理,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概率较低。而流浪狗却是城市里潜藏的一颗不定时炸弹,它们居无定所,不知何时从小巷、街角、垃圾堆的暗处窜出来伤人。

近些年,关于流浪狗伤人的案件屡见报端。每当有无辜的路人被流浪狗追赶、儿童被流浪狗围攻,保安出手将流浪狗进行抓捕时,“虐待动物”的言论开始出现。

“杭州打狗”事件正是如此。尽管事发后杭州及时出台了声明澄清,不存在网上谣传的虐狗、棍棒打狗等暴力行为,但是网友们的怒火被瞬间点燃,将“万人请辞杭州打狗”送上热搜,话题阅读量达2.4亿,无数明星发声为中华田园犬鸣不平。

网友们或许只看到了严格的管理规范与惨死的流浪狗,却看到那些无辜被伤害的人。我国近年来狂犬疫苗签发数量上涨明显。狂犬病暴露根据程度轻重分为三级,I级为皮肤完好接触狂犬病动物,II级、III级则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,需要打疫苗。根据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,估计全国年暴露人口数逾4000 万。

3.宠物福利伴随着责任

有一句话说:“看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动物,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”。宠物问题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块痼疾,因为猫狗的管理不仅是民生问题,更是严肃的社会问题。

国内动物爱好者常常援引国外完善的宠物配套设施,借此抨击我国在宠物管理方面的漏洞与缺失。基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,大多数宠物管理规定只从限定宠物的行为处罚,并没有在宠物的利益保护上加以考虑。

不能否认,国内城市在宠物管理公共服务方面与欧美国家具有较大差距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养犬人本身的自律显得尤为重要,为宠物打疫苗是最基础的自律。在宠物医疗消费方面,82.5%的狗主人会主动给宠物打疫苗防止隐患。而自律远不止为宠物驱虫、体检、绝育,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管束。

广大爱狗人士更应该看到,国外的福利政策、对宠物生命的尊重都建立在严格的规范之上。看似人性化的宠物福利立法与严厉惩处违规行为是相伴相生的。无论实在公共卫生还是公共安全方面,都有详细的违规准则加以约束,罚款金额颇高。

宠物和环境和谐共存这一命题并非无解,不文明养犬是引发纠纷的关键。狗主人如果希望宠物在社会中享受保护、享受更自由的空间,必须加强自律意识。习惯性地放纵爱犬只会加深矛盾。另外,流浪狗与宠物狗不可相提并论,切不要因爱心泛滥而漠视可能带来的后果。